企业文化

内蒙古青少年艺术体操总决赛落幕 16 省队伍角逐未来之星

2025-08-29

8 月 3 日,由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教育厅联合主办的 “蒙动少年” 2025 年内蒙古自治区 “卡尔美杯” 青少年艺术体操俱乐部联赛总决赛在呼和浩特市万锦学校圆满收官。来自内蒙古、北京、浙江、甘肃、陕西、河北等 16 个省区市的 16 支代表队、213 名青少年运动员齐聚一堂,以优雅的姿态和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融合力与美的视觉盛宴。

跨省竞技:选拔人才的 “试金石”

本次赛事作为俱乐部联赛的收官之战,同时承担着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冠军赛等国家级赛事的选拔任务。参赛选手不仅要展现个人技术水平,更需通过比赛争取晋级全国赛的资格,为内蒙古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库注入新鲜血液。内蒙古健美操协会会长李黎黎表示,赛事对标全国标准,旨在通过高水平竞技带动项目普及,“我们希望搭建跨省交流平台,让内蒙古青少年在与外地选手的比拼中开阔视野,加速成长”。

赛场上,选手们分为专业组与大众组,在徒手操、绳、圈、球、棒等多个项目中展开角逐。来自北京、浙江等地的高水平俱乐部选手展现出规范的动作编排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天津队选手在圈操中完成的高抛接动作,精准度与流畅度令现场观众惊叹。而内蒙古本土选手也毫不逊色,呼和浩特市晴兰青少年艺术体操俱乐部的康沐可在棒操比赛中以稳定的发挥赢得评委认可,其自创的旋转抛棒动作成为全场亮点之一。

青春绽放: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比赛中,选手们将芭蕾的优雅、舞蹈的灵动与体操的力量巧妙结合,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在徒手操项目中,选手们通过流畅的肢体语言和精准的节奏感,诠释了《草原晨曲》《彩云追月》等曲目的意境;器械项目则更具挑战性 —— 绳操选手跳跃间绳影翻飞如银蛇,圈操选手旋转中圈韵流转似月光,球操选手则以柔美的肢体控制展现出球体的灵动。

内蒙古青少年艺术体操总决赛落幕 16 省队伍角逐未来之星

值得关注的是,幼儿组和小学组的小选手们以萌趣的表现成为赛场焦点。来自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第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穿着鲜艳的表演服,在《快乐星猫》的音乐中完成了整齐划一的徒手操,稚嫩的动作中透露出认真与专注。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比赛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一竞技,一竞技app下载,一竞技官方网站,一竞技平台

体教融合:铺就青少年成长之路

赛事背后,是内蒙古深化体教融合的持续探索。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教育厅今年 5 月联合印发《促进青少年体育竞技能力提升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动艺术体操等项目进校园,并鼓励俱乐部与学校合作开展训练。例如,呼和浩特市万锦学校作为赛事协办单位,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比赛场地,还将艺术体操纳入课后服务课程,吸引了百余名学生参与。

“通过赛事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艺术体操教育。” 内蒙古健美操协会副会长张莉介绍,目前全区已有 30 余所中小学建立了艺术体操社团,部分学校还与专业俱乐部合作,邀请退役运动员担任教练,提升训练水平。这种 “以赛促训、以训促学” 的模式,让更多青少年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有机会走向更高的竞技舞台。

未来展望:从草原走向全国的 “跳板”

尽管赛事已落下帷幕,但它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对于表现优异的选手而言,本次比赛是通往全国赛场的起点 —— 根据赛事规则,部分优秀选手将获得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的参赛资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选手同场竞技。而对于内蒙古艺术体操整体发展而言,赛事则是一次全面的 “体检”。

“我们看到了本土选手在技术细节和艺术表现力上的差距,但也看到了他们的潜力。” 李黎黎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赛事体系,通过举办更多分站赛和训练营,帮助青少年提升竞技水平。同时,内蒙古计划与北京、陕西等地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开展跨省交流活动,推动艺术体操项目在草原大地生根发芽。

随着暮色降临,万锦学校的体育馆内响起热烈的掌声。这场为期一天的比赛,不仅见证了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更勾勒出内蒙古艺术体操事业蓬勃发展的蓝图。正如赛场外的标语所言:“每一次跳跃都是对梦想的追逐,每一个转身都是向未来的致敬。” 相信在体教融合的春风下,更多草原少年将从这里出发,用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